1919食物銀行每兩個月透過736個服務中心約1700名志工,將食物包(市值約2500元,含主副食與生活用品)親送4800個經濟弱勢家庭。並透過11個實體店,讓500個家庭可按核發點數來領取物資。讓弱勢家庭三餐不斷炊,並提供心靈慰助與扶持。
阿秀姊(化名)是屏東排灣族,搬來台北後,做清潔與資源回收工作。她有過2段婚姻,離婚後,與兒子住在台南,直到8年前才北上。「那時二女兒小芬(化名)剛生,要我上來照顧。為了讓他們夫妻倆專心工作,我才搬來。」
沒想到這卻是噩夢的開始!小芬一直想進入演藝圈,但始終紅不起來。而女婿則多次進出監獄,沒固定工作。小芬的情緒不穩,甚至對阿秀姊家暴。「小芬後來診斷出精神疾病,已多次送進療養院治療。」阿秀姊無奈地說。
後來在萬華以馬內利1919服務中心(以馬內利教會)主任李恩泰不斷勸說,與其他社工幫助下,阿秀姊終於爭到孫兒女的監護權,保護令也順利核發。每個月的中低收補助與孩子的兒少津貼,加起來有8千多,剛好夠付房租,其餘的生活費就靠做資源回收支應。因此,李牧師替她申請了1919食物包,以減輕生活負擔。「我都自己煮,統一的米與麵條很實用,有時還有小外孫最期待的泡麵。」阿秀姊說。
去年,阿秀姊卻一度崩潰。「她被診斷出乳癌第4期,癌細胞已擴散到骨頭。」後來,阿秀姊回診時又發現肺部有陰影,醫生切片檢查完確定是癌細胞。「她最擔心的就是一對孫子女。我請她放心,好好治療。有什麼困難,我們一起面對,一起扛!」李牧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