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花漾年華的孩子,憂鬱症卻悄悄的為他們的青春蒙上陰影。聯合勸募提供各式宣導課程與活動,讓兒童與青少年認識我情緒,協助有潛在自殺風險的孩子與家庭面對憂鬱症狀。
父母離異後,小惠與爸爸住,但爸爸因工作的關係,不常在家,而媽媽又另組家庭,家人之間漸行漸遠,正值青春期的小惠,有許多心事無處傾訴,開始用自殘的方式宣洩情緒。幸好,有聯合勸募支持的輔導課程及品格教育,讓小惠在社工的陪伴下,認識情緒,學習正確的抒發管道。
台灣教育部的調查研究顯示,有8.66%的兒童青少年有高度憂鬱情緒,但在進一步了解後,有多達2至3倍的兒少對生活感到不滿。依健保署的資料,因憂鬱症求診的兒少最低年齡是7歲,求診率僅有0.2%,顯示兒少憂鬱難以被察覺或孩子們未尋求協助。被低估的兒少憂鬱症狀,常被家長當成是青春期或是叛逆期。家長的不理解,以及孩子的自信低落,使得孩子們走上絕路。
小安從小在人際交往時情緒起伏比較大,平時會將身邊的東西製作成裝備戴在身上,以減低自己的焦慮感,也因此引起同學的戲弄。上國中後,同學的不友善讓小安更執著配戴裝備,情緒不穩定時,講話音量也不自覺得更大聲。幸好有聯合勸募支持的輔導課程與營隊活動,有相同經驗的過來人可以陪伴小安,分享心路歷程,在一系列的課程後,小安甚至願意卸下身上所有的裝備,學習控制情緒。聯合勸募透過各式服務,幫助如小安一樣有情緒障礙或自殺意念的青少年,正確認識自我各種情緒,正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