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會影響人際、工作等社會能力,工作坊將復健訓練落實於生活中,提供貼近生活面的工作及生活復元課程,協助精神康復者重拾生活能力、重返社會及職場。也透過正向積極的行動,建立精神康復朋友與社會的橋樑,翻轉被社會烙印的標籤。
「我想打球,但是我是生病的,應該沒有人想跟我一起打」,「他們覺得我只能玩趣味競賽,但是其實很無聊」,在陪伴復健的過程中,這些對話是我們常聽見的,充滿著對自己的沒信心。疾病症狀的樣貌以及藥物的影響會使人看起來懶散,沒有活力。但其實只要在復健活動的協助下,這些症狀是可以被改善的。體耐力的培養對於復元是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們常安排爬山、體適能活動。而如果日常的運動可以讓大家有目標性的累積體能,會讓精神康復者更能主動、有信心的促進身心健康。我們辦理三對三鬥牛籃球賽,也鼓勵康復者參加路跑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活動打破康復者無法做高體力運動的迷思,促成大家對精神康復朋友的認識。
社會往往將患有精神疾病者視為是無能力者,所以一旦患病,即使有能力者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社會價值。工作坊藉由多元的工作訓練:文書、烹飪、清潔、饅頭、烘焙、手作飾品、社區小商店等等,協助康復者接軌社會工作需求,並在這些工作中學習人際相處、工作壓力處理。而工作中所產生的個人獎勵金更是促使康復者能主動參與復健活動,由被動化為主動。當自己努力獲得獎勵金作為生活零用,或者分擔家計,讓自己由受助者成為自助者,也會讓康復者重新看見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社會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及汙名也是影響他們獲得能力及重返社會的一大阻力。所以我們也長期在社區中經營,包含社區清潔、辦理健康講座、積極參與各種去汙名的體育賽事、才藝活動以及義賣活動。我們辦理畫展讓大家有信心表達自己,也讓民眾過透過畫作真切地貼近彼此的心,這是一個康復者有機會與民眾很貼近的認識他們內在的機會。我們發現與民眾近距離的互動,使得康復者可以打開自卑的心扉,不再恐懼人群眼光,將自己與疾病奮鬥的過程分享給民眾。也藉由這樣的分享重新接納自己,能更有勇氣走這條復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