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的生命體驗去理解他,不帶任何價值。用陪伴讓孩子願意信任、鼓勵孩子重新肯定自己。並透過計畫的輔導、完成任務,讓孩子願意相信這世界還有其他可能性,以及容身之處。陪伴,是給他們最大的支持及幫助。
小風,父親在獄中自殺身亡,母親工作不穩定,同住的外婆罹患思覺失調症,大舅是中度智能障礙者,一家人的生計全仰賴高齡七十多歲的外公外出打零工,以及政府發放的微薄津貼。他和弟弟臉上總是寫著「憂鬱」兩字,因曾目睹外婆發病,母親發脾氣、鬧自殺,所以只要感受到家裡的大人「心情不好」,兩兄弟就不敢去上課,擔心會發生可怕的事。
宛如打壞了的毛線衣般,這個家有著糾結不清的多重問題,為什麼小風高職只讀了半年,弟弟為什麼勉勉強強才從國中畢業?也就不難理解。
最初是因為弟弟就學不穩定,由學校轉介至善牧的少年服務中心,弟弟來玩,小風就跟著來。日日夜夜淹沒在混亂、浮躁生活中的兩人,依附關係特別強,來少年中心之前,他們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兄弟倆沒有太大的非行行為,比較多的是憂鬱現象,這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與人際交往。
為了讓有經濟需要的少年貼補家用,同時培養職場能力,善牧少年服務中心於104年至105年推動「自己飯錢,自己賺」方案,運作的方式有點像是「類職場」的概念,推派一位社工扮演老闆的角色(黑臉),職場需有的規矩,如規範上下班時間、撰寫收支與工作時乘進度表、訂定遲到罰款、提供全勤獎金、舉辦在職訓練等。新北市區主任侯雯琪即表示,「這些少年有就業的需求,但不一定有足夠的能力,尤其職場上需要的不只是技能,包括與人溝通的能力,他們又更加不足。因為他們想要脫離弱勢,需要被期待、甚至被要求,從過程中學習對自己負責、從過程中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以前的小風對於生活沒有太多思考,因為對很多事情都覺得無能為力,問他:「對未來有什麼規劃?」他都會抓抓頭,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因為計畫的推動及催化,讓小風有機會從複雜的家庭抽離,透過不斷完成任務,而對自己產生自信,於是找回對生命的控制慾後,他開始想要過好一點的生活,並且思考搬出去的可能性。於是一年後,他和弟弟找到餐廳的工作,兩個人合租一間小套房,展開自立生活。
家庭習題,最難解。善牧的想法是,社工不一定能夠幫忙解決家庭議題,但至少可以是孩子聊真心話的大朋友。我們嘗試的第一個角度「陪伴」,接下來是「面對」,陪伴小風面對自己,面對現實,引領他去探索,一旦讓他看見新的機會,他或許就不會因為家庭的艱難而對未來失去盼望。
已找到穩定工作的小風,沒事就會來善牧的少年服務中心。問他為什麼?小風不假思索地說:「來這裡可以讓我放鬆一點。不想吃,還是會來,來滑手機也好……」小風短短一句話,藏了好幾層意思。
對孩子來說,身旁大人若能給予陪伴、聆聽、同理、救援,就能讓孩子深刻感受,不是所有的事都得自己一個人撐著,這些協助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過得更好!
因為您的幫助,像目睹暴力兒童這樣的「家創兒」,便不再是被忽略的弱勢兒童,「愛」能復原他們的創傷,也能為他們點亮未來希望。給他們一雙溫暖的手,請與我們一起扶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