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遇到工作瓶頸、身體疲累或心情低潮,總想逃離都市的水泥叢林,找一片美麗海灣,讓煩惱與疲累隨海浪聲悄然褪去。但是,昔日的美麗海灣漸漸失去生氣,我們可以為海洋做些什麼?
在這漸入悶熱氣候的日子裡,我們有機會和協會志工育欣聊聊。
育欣可能和你一樣,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她不僅是協助我們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的種子志工,也是協會的長期定期捐款者。
育欣從國光石化的爭議開始關注環境議題,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她認為與其什麼都不做,增添自己的無力感,不如踏出去了解並參與實際行動。
從2013年,她開始不定期協助環資帶領淨灘與海洋廢棄物監測行動。在各項行動中,她逐漸摸索出自己擅長的能力,練習擔任講師,或者與民眾分享,也藉由一次次的親身參與,了解更多海洋廢棄物的問題與來源。
她回憶起,第一次參與淨灘的志工,通常會訝異於:「原來海邊垃圾不僅是遊客丟棄的,更多時候是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大家常以為垃圾車就是垃圾的終點,然而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台灣的垃圾掩埋場距離海岸1公里內或河岸500公尺內的公有掩埋場有102處,在風吹日曬雨淋或浪擊下,部份垃圾早已裸露在外,大浪一沖,垃圾就進入海中。
愛倫.麥克阿瑟(Ellen MacArthur)基金會警告,每年有800萬公噸塑膠進入海洋,等於每分鐘倒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到海裡,到了2050年,可能增至每分鐘四輛車。屆時,海洋中的垃圾重量可能多過魚類。
對育欣而言,雖然早對海邊垃圾見怪不怪,但她仍記得,那次親眼目擊在沙灘上死去的鳥,死因可能是因為嘴上套著塑膠環,導致飢餓而死。衝擊和震撼,使她深刻感受到:對我們來說一時的便利行爲,卻是真真切切影響著其他生物的生命。
也因此,她更加堅定地與我們投入淨灘及海洋廢棄物監測行動計畫。
(圖片:「我不要用老ㄅㄢˇ給的ㄙㄨˋㄐㄧㄠ袋。」「我要ㄐㄧㄣˋ用ㄙㄨˋㄐㄧㄠ袋,還要多用ㄏㄨㄢˊㄅㄠˇ袋。」淨灘後,孩子一筆一劃寫下剛學到的注音與國字,是親身體驗環境問題後,所做出的承諾。)
環資自2010年開始與國內環境團體共同組成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積極推廣淨灘行動和海洋廢棄物議題。依據「國際海洋廢棄物監測方法」進行,有系統地記錄與分析海洋廢棄物的來源。
我們的淨灘不只是淨灘,藉由分析垃圾的種類和來源,進而思考如何從源頭減少垃圾,讓淨灘不再只是你丟我撿的無限循環。
透過長時間的監測,我們可以累積研究數據,進而探討解決辦法,並呼籲政策改變。但是光是進行每個月定期淨灘監測計畫,就需要有龐大的經費,以因應器材需求與人力問題,我們期盼有更多人可以支援我們,每個人的一點付出,將匯集成改變的力量。
育欣想和我們分享:「海洋垃圾的問題就像一座冰山,看起來或許過於巨大、沈重,但只要用有效的方法去鑿冰山,最後冰山終會被鑿開,露出希望的曙光,那將是海洋生物與人們再度平衡共存的光景。」
您願意與育欣一樣,加入我們,進一步地支持長期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