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不無助 沒有遺憾的畢業證書-Yahoo奇摩公益
出門不無助 沒有遺憾的畢業證書

出門不無助 沒有遺憾的畢業證書

目標金額
150,000
已捐金額
46,235
尙  缺
103,765
捐款筆數
55
*僅計入Yahoo金額,若有出入,請以公益團體為主

「我連名字都不會寫、門診藥袋看不懂、車票不會買…」不識字讓長輩生活處處碰壁,也讓他們對社會感到隔閡與疏離。弘道帶著他們寫名字、練習點餐、掛號就醫、搭車,提升生活自主性。邀您行動付出,給爺奶讀冊寫字的機會,出門不再無助!

寫,我的名字

「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民國25年,阿緣出生於宜蘭鄉村,一家過著刻苦的生活,儘管曾上過國小,卻常需請假幫忙家中。讀讀停停來到畢業前夕,大字還是不識得幾個。老師到家中說服阿緣的母親,希望最後一天不要請假,到學校好好上課,才能頒給畢業證書,阿緣才終於有了國小學歷。只是,連名字都不會寫的她,一直對此感到自卑。如今,她成了阿緣阿嬤,回首人生,不能好好識字、學習,除了造成生活許多不便外,更成了埋藏心中的遺憾。
太多長輩不曾有機會識字,弘道看見長輩的需求,在社區開辦「百歲小學堂」,讓阿公阿嬤有機會上學讀書。人生來到77歲,阿緣阿嬤終於能拿起筆桿學寫字!起初,她最困擾的就是寫名字,她說「緣」字就像長滿怪鬚的樹,怎樣都寫不好,小學堂的黃老師一筆一畫耐心地教導,教字形也教字義,阿嬤說:「沒想到『緣』字這麼有學問,謝謝老師,現在我能寫好幾遍!」之後,阿嬤跟著小學堂的「作業」,還親手寫明信片寄給自己。她也說:「老師教的我們都感受的到,不識字真的很不方便很痛苦。我還要繼續學,這個班對我們老人很有意義。」在百歲小學堂,阿嬤領到了結業證書,比起小時候的國小畢業證書,來得更有自信、更有成就感!

即使「鉛筆比鋤頭還重」也要努力耕耘

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279萬人,其中逾27萬長輩不識字。現今生活,處處是文字、指標,樣樣要簽名、填資料,外出對他們來說其實舉步維艱,對於社會參與,也相對有不同程度的排斥與自卑。
許多不識字的長輩(特別是女性),從來沒有機會念書,識字這件小事,卻可能是他們一生的盼望。故弘道於2012年首辦銀髮識字班,幫助沒有機會念書的長輩識字,運用在日常生活。
2013年,擴大辦理成為「百歲小學堂」將服務範圍從北部擴及到中南部,課程規劃也以貼近長輩生活需求為主,像是交通工具、購買物品、認識門診科別與藥袋等實用知識,也因應城鄉差異,量身設計課程內容,貼近在地生活。每學期11週課程,計20堂課,每週2小時的課程。透過長期開班,用拆字、圖卡、歌謠等互動教學,讓長輩漸進學習,減少生活上不識字的無助感。
開設百歲小學堂,長輩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自信。課堂上動動手、動動腦、開口說話,甚至老老互助,增進社交參與,可以預防失智,延緩身體機能退化。還有長輩說:「現在可以跟我的阿孫ㄟ互相討論學了什麼字,心內金歡喜!」至今,已有超過5,000人次長輩受惠,在宜蘭、台北、台中,甚至都有90歲以上長輩參加,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第一次寫下自己名字的感動

現今台灣,書寫、認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出生以來,上學唸書是必經的過程,但若將時光拉回數十年前,想想這些不曾擁有受教育權利的長輩,您也許能夠感受他們第一次寫下自己名字的感動。老花的眼、滿布風霜的手,握著鉛筆的那刻,那份難以言喻珍惜與滿足!
弘道2016年預計新開8個識字班,加上延續過去經營的班級,預計每學期有近2,000人次的65歲以上長輩以及50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加入小學堂,開展樂齡學習人生。您的捐款,將運用在:
一、協助社區開設百歲小學堂班級,聘用專業教師與培育志工,依在地長輩用字需求開設課程學習。
二、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定期到社區參與課程,增加生活識字能力。
三、安排期末實際體驗,於百歲小學堂課程中所學,實地運用在日場生活場域中。

◎捐款200元,幫助長輩購買鉛筆、橡皮擦、教材等學習工具。
◎捐款600元,安排長輩戶外體驗如點餐、購物、就醫、搭火車;並於結業時頒發結業證書、贈送書寫文具等。
◎捐款1,000元,幫助弘道持續在各地推廣「百歲小學堂」,包含發掘社區長輩需求、聘用師資、志工培育。
◎更歡迎您以定期、定額方式捐款,幫助長輩長期學習,出門不再無助!

活動網址:無
目標金額
150,000
已捐金額
46,235
尙  缺
103,765
捐款筆數
55
*僅計入Yahoo金額,若有出入,請以公益團體為主

聯絡公益團體

捐款者

  • pei0817

    pei0817

    贊助 493 個專案

  • 彥

    贊助 115 個專案

  • 萊豬疫苗送餐...

    萊豬疫苗送餐...

    贊助 4670 個專案

  • 哇寶

    哇寶

    贊助 5993 個專案

看更多捐款者

網購送愛

認購母親節蛋糕

認購母親節蛋糕

一同守護偏鄉孩童與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