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不同族群、不同地區文化與特殊環境,多元課程涵蓋:樂器、歌唱、美術、手工藝、戲劇、烹飪、體育、感覺統合、舞蹈、電腦。盼望能讓弱勢家庭兒童,能增進自信、陶冶身心、培養興趣,並發掘其天賦與才藝,不會因為家庭與環境弱勢,而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一年半前,要開多元課程時,想起竹東客家人很多,加上教會馬永昌傳道也是客家人,便力邀『客家文化薪傳協會』的理事長陳琳力出任老師。
剛上課時,由於傳統客家山歌有尾音,小朋友從小沒接觸過,只覺得好好玩,較皮的孩子還會亂拉尾音,大家笑成一團。
「你好棒喔,謝謝你願意出聲。」「其實你可以唱得更好。」琳力不生氣,總是耐心地鼓勵。一開始孩子們都不怎麼配合,直到第五天一個小女生跟著哼唱了,孩子們受到鼓舞,才跟著哼唱起來。
我發現只要在起跑點上給弱勢兒童機會,他們的學習力其實並不差。後天教育對弱勢孩子很重要,只要給他們一根觸動的弦,就能啟發他們的學習力。」「比較可惜的是,他們的資源比較欠缺。像我們的二胡班只募到八把二胡,但我們有十六個孩子,只好輪流學。希望有人能捐贈,讓每個想學的,都學得到。」
俐衡說:「琳力老師很愛小朋友,教學時滿臉笑容,常用正面的話鼓勵孩子,教學效果很好。而孩子們學會客家山歌後,自信心和榮譽感都增強了,專注力與自我要求也提升不少。現在我們常帶孩子們去竹東榮民醫院養護中心,唱山歌給老人家聽,老人們都很開心。孩子們喜歡唱又能回饋,實在令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