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CCSA社工追蹤輔導376位失家少年,143位就學、93位正職;其中5位就讀大學社會工作系,由受助反饋助人。CCSA一位社工能扶持20位身處困境的失家少年,提供支持、輔導與陪伴的服務,讓他們正向發展、逐步邁向穩定自立。
從幼年安置到自立生活,小偉看見社工在他生命中駐足的痕跡,為著延續這份助人的感動,大學選填「社會工作學系」。近來,社工與小偉回顧初衷,他簡單敘說:「期許自己能成為社工,不單只是幫助自己,更能協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他心中期許讓更多人被接納、被服務以及被同理。
小偉在接受CCSA服務歷程中,發現「自立」不只學業穩定,還涉及持續就業、居住適應、理財、社交等,每個面向對他而言,既是艱辛、卻也有所收穫。曾經數次因現實的生活壓力,有過放棄學業或轉往其他領域發展,在社工的陪伴、引導、資助及社會工作實習中,幾經自我沉澱思辨,肯定地朝向夢想邁進。
小偉在自立路上,還有一個挑戰,一條斷不了的線,切割不了的血脈關係,是面對身心障礙、又處於家暴循環中的母親。他耗了許多時間處理對母親的不捨與不平的憤怒,思考如何與糾結的情緒共處,即使社工專業似也未能盡善;如今,小偉已能運用所學協助母親連結社福資源、在畢業成果展上勇敢介紹母親,更以吉他獨奏「雙手的溫柔」獻給母親,讓在場的師長、同學與社工無不感動落淚。
從有記憶起,小鈞就沒看過自己的母親,父親因案監獄服刑,對她而言,生命裡未曾有過一般的「家庭」經驗。記憶中,只有育幼院同儕和時常變換的社工、生輔老師。因此,讓她的個性看重友情、義氣。在她心中,這些朋友是真正陪伴過生活點滴、不離不棄的重要寶藏。
然而,小鈞對友誼的執著卻讓自己一度陷入偏差深淵。國中時,受到朋友的引誘進入幫派,也為「講義氣」及「兄弟相挺」所吸引。為了朋友,她願意打架勒索、恐嚇、圍事…,度過了一段十分荒唐的生活,但在小鈞心中卻從來沒忘記自己所追求的,其實只是一份最單純,卻也是最缺乏的「愛」與「陪伴」。
小鈞脫離幫派後,陷入未就學、未就業的生活困境,因此,社工協助她申請入住自立宿舍,以短期住宿服務,降低經濟壓力,並一同討論3至6個月的生涯規劃,以利盡早穩定自立生活。此時,小鈞發現對年僅18歲的自己而言,在外租屋無法自行簽約、找工作又處處碰壁…,一度灰心喪氣。
為了幫助小鈞未成年自立的困境,CCSA每月提供3,000元的生活扶助金和日常生活物資,讓她不被生計壓力打垮,並針對她的興趣陪同找尋相關工作機會。
小永在國小時期因父母離異而進入安置機構,但在內心深處總是期待媽媽能早日接他回家。但媽媽一句「沒有辦法」粉碎了小永深藏多年的渴望,於是進入高職的小永不斷上演著 逃離安置機構的戲碼。 高一,小永休學了,在住處無著落、未來無目標的迷茫下,小永來到 CCSA 的自立宿舍,開始了不同於以往的新生活。
在安置機構時,小永毋須為生活多慮,但進入自立宿舍之後,卻得開始學習如何謀生、安排作息與 打理生活瑣事,不適應因此產生。在社工的協助下,小永首次進入職場, 但每份工作都為時短暫,且常未告知雇主,就自行離職,令資方甚感困擾,但小永對自己的 動輒曠職卻滿不在乎,繼續在就業後即失業的循環中散漫度日。
當社工與其討論到過去逃院、頻頻離職的狀況時,小永吐露:「只要有事情發生了,就想要先消失一段時間,等事情過去了再出現。」於是,社工鼓勵小永可學習改變面對事情的態度,且結合愛心雇主,讓小永恢復就業。
小永的真實案例讓我們了解「在逆境中成長」是自立少年需天天學習的人生重要課題,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更需要有人能恩慈接納種種不成熟的脫序行為,並付出耐心,永不放棄地陪伴和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