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早餐受飢兒(4)-Yahoo奇摩公益

貧弱兒營養早餐 要你幫忙!

捐款達成率

100%

世界和平會總會執行祕書顏淑娟指出

社會重視的營養午餐,是針對全國學童設置的,但對貧弱兒來說,營養早餐卻是在「提升自信,彌補因家貧而受同儕排擠的缺憾」,意義勝於營養午餐,也許一般孩子會想:「即使是富裕的我們,也未必會吃早餐,為什麼弱勢兒要吃?」顏淑娟說:「因為一般的孩子,吃不吃早餐,有選擇權;貧弱兒卻沒有!」藉由捐助、和早餐店合作,供應早餐,對貧弱兒而言,意味人間還有溫暖,他們跟一般人沒有不一樣。

婦女團體曾表示

家暴受虐兒會認為受到毒打或父母離異,是自己的錯,導致自卑等人格缺陷,不過據顏淑娟觀察,貧弱兒也有這樣的反應,所以心靈治癒不能少。 縮編預算 不補助邊緣戶,而造成貧弱家庭遽增的禍首,就是金融風暴。政府因此縮編社福預算,提高補助門檻,使所謂「貧困中的富人」,也就是學歷低、有殘疾,但仍能工作的貧弱階級者;他們失去主要的經濟來源,成為「邊緣戶」,有的因為祖傳的山地、農地不符補助規定,又無法耕作,且因為經濟價值太低,賣不掉,或擁有價值不斐的祖厝,導致不能接受政府補助。

在能否補助的抉擇中存在不少問題

例如政府將低收入戶聚集在一起,即「貧宅區」,每戶提供十二坪的空間居住,不過顏淑娟說,不論人口多少、孩子多大,全都給十二坪,不太符合現實需求。

雖然政府有補助孩子的教育、三餐的費用

卻不足以支付,所以單親或有殘疾的父母必須外出打零工,分擔生活所需,然而一旦有能力賺取微薄薪資後,就會被判定「不符標準」,取消一切補助,甚至被趕出「貧宅區」。 「許多貧戶真的是欲哭無淚!」顏淑娟表示,特別是南部的孩子,太多人每天要為「三餐」煩惱,相較於北部孩子,幾乎都是為「補習班」和「課業」煩惱,經濟環境懸殊,文化差異過大。 這些容易受到排擠、鄙視的貧弱兒,共通現象還有「不願與他人溝通」、「過度自卑」、「暴力傾向」等,世界和平會認為,在關懷貧弱兒健康、營養後,不能就此打住,「心理治療」更不能耽擱。

取自2009.12.05/人間福報/李祖翔報導

目標金額:500,000
已捐金額:500,000
尙  缺:0
捐款筆數:244
*僅計入Yahoo金額,若有出入,請以公益團體為主

專案聯絡人